自7月24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释放稳经济信号后,短短一个月时间,从促消费到民营经济➙,再到外商投资,一揽子稳增长政策密集出台,毫无疑问,极大提振了市场主体的发展预期与信心。
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认为,这些政策措施的出台,切实兼顾了眼前和长远的发展要求,有助于平抑经济的短期波动,提振市场信心,进而带动经济基本面的进一步修复。
稳增长组合拳精准协同发力
“当前经济运行面临新的困难挑战🏋️♀️,主要是国内需求不足👳🏻♀️👨,一些企业经营困难,重点领域风险隐患较多✷,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后,经济恢复是一个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过程🟣。我国经济具有巨大的发展韧性和潜力🧜🏻,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这是7月24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对当前中国经济形势的最新研判👰♀️。
为此🪗,上述会议在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时强调🕵🏼♀️👨🏿⚖️,要“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着力扩大内需、提振信心”👨🦯➡️。随着本次会议释放明显稳增长信号🕵🏽,此后一个月时间内,政策面的增量举措鱼贯而出。
作为当前恢复和扩大需求的关键所在,如何在稳定当前消费基础上进一步激发消费潜力,受到中央密切关注。在此背景下🗒,7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恢复和扩大消费的措施》(以下简称《措施》)🧍♀️,围绕稳定大宗消费、扩大服务消费🥃🚣🏼♂️、促进农村消费🕋、拓展新型消费、完善消费设施、优化消费环境提出20条具体政策举措。
瞄准拉动经济增长“三驾马车”中的投资,监管部门更是直指民营经济与外商投资。自8月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等八部门发布《关于实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近期若干举措的通知》后🤦♀️,8月1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进一步发布《关于完善政府诚信履约机制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的通知》,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随后,国务院于8月13日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的意见》🧨,为更大力度⚡️、更加有效吸引和利用外商投资明确多维度支持举措。
“鼓励外商投资的重点领域仍集中在生物医药、数字经济等高新技术领域,体现通过外资助推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的重要性。”东吴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李勇坦言♝,这些政策的相继推出,与我国现阶段面临的挑战一一对应🧑🧑🧒🧒,体现了政策的精准性。
在红塔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奇霖看来🔞🌖,近期一揽子政策文件频出,释放出了高层着力巩固经济恢复发展基础,推动稳增长的积极信号🙋🏿📳。当前我国经济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正是在于国内需求有待进一步提升,从扩大消费、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和吸引外资这三方面出台一揽子政策措施,精准地针对了当前经济发展的痛点。随着政策效果的持续显现,我国经济恢复基础将不断巩固,政策也将转化为经济增长的有效动能,起到稳定市场预期,助力经济稳步回升的作用。
为稳定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
不难发现,近期出台的政策主要着力于“三驾马车”中的消费与投资👨🦯➡️,并由此释放出明确的稳增长、促发展🍈、强信心信号。
从国家统计局7月份发布的数据来看🧚♂️🗃,2023年上半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7.2%🫵🏼,比去年全年贡献率明显提升🤱🏼。可以看到,消费对于GDP增长的贡献已经超过了投资和出口,因此,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引擎。
不过,无论是从二季度或是7月份的数据来看🧑🏽🍼,消费增长动能均有所回落。数据显示🏂🏻,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5%🟤,增速较上月回落0.6个百分点。在上年同期基数走势平稳的情况下,这一增速明显不及市场预期🙅🏻。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直言🤹🏼♂️,这背后的核心原因在于经济修复曲折式前进的过程🪈,导致居民消费能力和消费信心均未完全恢复☯️。同时,房地产市场的持续低迷对消费也产生一定抑制作用👷🏽♂️。因此👨🏻💼,迫切需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以加快消费复苏🚐,推动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的宏观经济大循环尽快回到潜在运行状态,防止因消费不振导致的短期经济增长“缺口”长期化。
在王青看来,除了促消费🧾、稳就业政策“组合拳”的集中发力、加快落地外,未来,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对房地产行业支持力度,推动楼市尽快企稳回升🤦♀️,这也是当前促消费的一个重要发力点🌛。
普华永道中国内地消费市场行业主管合伙人叶旻认为,消费对国民经济的重要性不只是拉动经济👩🏼🚒,更是为了改善民生⛓️💥,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促消费是一个涉及促进终端消费到促进就业和促进收入增长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如果说消费是经济复苏的主要拉动力🪅🕖,那么⏺,投资无疑将起到重要托底作用。
从民营经济角度来看,其具有“五六七八九”特征,即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不过,民营企业获得的金融等支持却与其贡献不匹配的情况长期存在。并且🪚,今年以来,在复杂国际国内环境的共同作用下🔉,民间投资增速出现放缓,民营企业信心不足⌛️。
信心往往比黄金更加重要。基于目前的经济形势下👌🏿,在前期一系列支持民营经济发展举措的基础上⚓️,《关于实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近期若干举措的通知》可以说给民营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工银亚洲在研报中预计,未来一段时间,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有望综合发力🙎🏼♀️。一是优化营商环境,重在破除市场隐形壁垒、强化法制保障🎁🎨;二是给予财政倾斜,优化和延续税费优惠政策、配合产业政策结构性减税降费等🐮;三是加大融资支持❕,包括扩大信贷投放、鼓励基础设施REITs创新、支持中小企业上市等;四是拓阔发展腹地,支持民企深度参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重大项目建设等。
从外资角度来看,今年以来,众多制造业跨国企业管理者到访中国🫃,对中国的投资环境表示赞赏🧖🏿♀️🥳,同时也愿意继续深耕中国市场👏🏽🕒、投资中国。这不仅直接反映出外资企业对我国中长期的投资意愿,这更暗含了外资企业对中国经济长期发展所投下的“信心票”。
这就不难理解💂🏼♀️🎺,缘何在近期密集出台的一揽子政策文件中,要围绕外资企业关注的营商环境领域突出等问题⬇️🙅🏽,提出了新一批针对性强🐜、含金量高的稳外资政策措施。
应该说,外贸和外资对于中国经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看来,一方面,出口增长与国内制造业升级相辅相成🪃;另一方面,出口对于国内就业以及民营经济发展同样起到积极作用。因此🎡,全球经济放缓的大背景下,政策层面仍需多措并举以稳外贸和稳外资。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副教授陈建伟坦言🧘♂️🫷🏿,出台一揽子政策体现了中国政府在当前经济形势下的积极应对态度,为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稳定经济增长注入了新动力。同时,这些政策也展示了中国政府对于扩大内需🤷🏻、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和吸引外资的决心和支持⚾️。
全年实现“5%左右”增速目标有信心
政策从落地到显效尚需时日😻,鉴于当前经济恢复基础仍需进一步稳固,市场主体信心亟待提振,因此,稳增长政策更需落实、落细。不过,从目前来看,业界普遍对全年实现5%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有信心🤹🏻♂️。
中航证券有限公司首席经济学家董忠云预计,在政策积极发力的前提下,对下半年中国经济无需悲观🧓🏼🦹🏻,二季度GDP(国内生产总值)环比0.8%有望为全年低点,三季度的经济表现有望好于二季度。
天风证券宏观首席分析师宋雪涛也认为↩️,上半年GDP实际增长5.5%🫶🏽,要实现全年5%左右的增长目标,则下半年实际经济增速需要到达到4.6%。
在财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超明看来,下半年中国经济表现,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揽子政策的落地速度、力度大小和执行到位情况。预计下半年经济将逐步改善,消费支出有望乘势而上稳步增长,三季度、四季度GDP环比增速将好于二季度,全年5%左右的GDP增速目标能实现。
“即使不依靠政策,经济也至少有两个方面的乐观因素。”宋雪涛说,一是外需,受益于四季度美国消费复苏和库存见底回补带来的订单改善;二是内需🫅🏻,居民消费能力需要得到时间的疗愈🤷🏼♀️,随着居民收入增速回升和资产负债表修复🤱🏼,消费复苏逐渐从线下服务和出行消费,传导到一般耐用品消费。
中国人民银行在日前发布的《2023年第二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指出🤢,“上半年GDP同比增长5.5%,全年预期经济增长目标有望实现,在主要经济体中仍处于较高水平”🚕🙎🏿♂️。同时还进一步强调,“从长远趋势看,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未来15年中等收入群体将增长到8亿以上👨💼,市场规模优势庞大。科技创新动力不断增强,绿色转型稳步推进,消费市场逐步回暖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力量正不断积蓄,应对超预期挑战和变化仍有充足的政策空间。对经济持续稳定增长要有耐心、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