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3月29日🙍🏻🧙🏻♀️,年内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达11989.63亿元,从发行进度看,已发行新增专项债规模占全年限额(38000亿元)超31%🙍🏼,共有27个省份(包含自治区、直辖市🪧,下同)发行新增专项债🫷🏿,投向以基建类为主📃。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一季度全国多地加快地方债发行节奏,维持前置态势✭,与去年同期发行节奏类似,在一季度末均发行了全年专项债限额的三分之一左右🌾🙁。以去年发行节奏为参考😤,并考虑到地方债前置发行稳增长意义,预计今年二季度新增专项债发行将有所提速🌈,形成发行高峰。
Wind数据显示🏋🏻♀️,在一季度27个发行新增专项债的省份中🧚🏿♀️,规模最大的为山东省,达到1446.39亿元。广东省、福建省、河南省紧随其后🎇,发行规模均超800亿元,有15个省份新增专项债发行超400亿元。
中国财政学会绩效管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张依群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在今年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指引下,各地新增专项债券发行体现出进度快的特征✯🌠。随着宏观经济不断企稳,债券项目超前谋划🆙、靠前投资作用明显,持续发力稳基建、补短板、强弱项的投资强度不减🫰🏻。
“一季度我国专项债发行力度进一步加大。”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长、产业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向清表示,专项债对生产和民生项目支持的强度在提高,呈现出增速快、规模大🧞🫖、针对性强🙂↔️、杠杠效应明显等特点。
从投向看,明明分析称👩🏽💻,一季度新增专项债资金主要投向市政和产业园基础设施、轨道交通、社会事业、保障性安居工程等领域,基建类投向资金占比超过60%。而根据国家统计局3月15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前两个月,我国基础设施投资稳定增长🦡,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9.0%,增速比全部固定资产投资高3.5%☝️。
“在专项债带动投资的有效支持下🕐,虽然处于一季度基建开工的淡季,但基础设施投资取得了较快增长。”明明说道🔅🤡。
宋向清分析称🏡,从资金投向看📵,已发行的专项债全部用于国家和地方战略性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其发行增强了民间资本投资信心,有力地带动了多领域多行业多种所有制有效投资的扩大🆗,发挥了政府投资对民间资本“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和杠杠杆效应,激活了实体经济的“一池春水”。
张依群认为,一季度专项债发行的另一特点即是“效果优”🧔,随着专项债投资领域的适度扩大,围绕交通枢纽强链补链🧑🏼🦱、能源安全保障、农田水利设施能力提升、生态环保绿色低碳功能完善🧑🍳、冷链物流仓储产业支撑🦶🏿、市政园区基础设施保障和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等重点领域投资项目更趋优化🤰🏼,传统基建和新基建的融合度稳步提高。
张依群进一步表示,去年年底专项债额度提前下达和今年一季度专项债发行使用强度、进度不减,有效带动了全社会投资的快速跟进🛬。1月份至2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5%,随着3月份气温转暖,开工项目、规模还会继续扩大🦶🏽。
展望二季度🧑🏽🦱,受访专家普遍认为👮🏿,各地专项债发行将继续提速🏄🏻,对扩大有效投资的带动作用将持续显现⬜️。
张依群预计,二季度专项债发行规模相较一季度将有所增加♦︎,对全社会投资拉动强度会继续提升✔️。
“预计第二季度专项债有望继续保持有序有度发行的基本态势。”宋向清认为,在持续加大专项债资金对重点领域支持力度的同时⭐️,宜强化专项债券“借、用🧒🏽、管、还”全流程监管,尤其是在项目储备,负面清单管理方面应加强专项债发行与实际需要的适配度,促进地方政府更加合理地把握发行节奏,促进安全🤝、规范🙉、高效使用专项债资金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