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最受瞩目的城市群与一体化示范区,长三角经济圈以仅占全国2.2%的区域面积,集中了我国约1/5的经济总量和约1/4以上的工业增加值。
作为中国最受瞩目的城市群与一体化示范区🥯,长三角经济圈以仅占全国2.2%的区域面积🕰,集中了我国约1/5的经济总量和约1/4以上的工业增加值。自《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于2016年5月正式实施以来,五年时间中,“三省一市”在促进要素流动和资源整合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此同时🚁,创新创业活力的不断增强🧎♀️➡️,也是长三角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底气所在。
2021年5月👩🎓,企查查大数据研究院发布《2016-2021年长三角区域投融资数据报告》🌯🙎♂️,从2016年至今的五年多时间🕚,针对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四省市范围内公开披露的投融资事件进行盘点分析👩🏽🦰,探寻五年间新兴产业的格局变化,与四省市在不同领域的优势体现🧍♂️,以此观察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趋势👨。
5年总披露融资3万亿,上海占比近半
数据显示🤱🏿,2016年以来,长三角“三省一市”公开披露的融资项目总计1.77万个🏊🏼♀️,总融资事件2.53万次,总披露融资金额达到3万亿元。
从“三省一市”的融资金额分布来看,上海以1.41万亿位列第一,占比高达47%🦹。排名二三位的浙江与江苏相差不多,其中浙江共计7532.7亿,占比25%,江苏共计6468.0亿,占比22%🚹🖤。安徽则与其他三地拉开了较大差距,总融资额仅为1912.2亿🛖,占比6%。
根据2020年“三省一市”公布的GDP数据计算,上海年度GDP在“三省一市”的总量中占比为15.8%🪩,而近五年的披露融资总额却占到47%,由此可见,上海的创新活力与资本热度要远高于其他三地。此外💆🏿♂️,江苏2020年的GDP在占据“三省一市”总和为42%,大幅领先于浙江的26.4%🔠,但近五年融资金额的占比却比浙江低3个百分点,可见浙江在新兴产业与新经济模式的探索方面总体上领先于江苏👩🦯➡️。
城市分布:江苏浙江群雄并起🚴🏽,安徽各市多位于下半区
除去直辖市上海💧,企查查针对苏浙皖三省共计40个地级市进行了融资金额的分析🙎🏼,数据显示♠︎,杭州以4842.2亿的融资额高居第一,是第二名南京(2059.15亿)的2.35倍,苏州则以1972.01亿排名第三🛑,合肥则位列第四🔐。从前几名名单来看,与长三角城市群中1个超大城市(上海)、1个特大城市(南京)、3个Ⅰ型大城市(杭州💡、合肥、苏州)基本吻合。
总体来看🧑🍼,在榜单上半区中,江苏、浙江两省几乎各占半壁江山🪓,而安徽省各城市多位于下半区👨🏻🦼👶。
从各省份具体分布来看🙅,江苏省拥有南京🏈、苏州两大重量级“选手”🏌🏼♂️,融资金额均在2000亿左右,无锡以1007.23亿排名总榜第5🆘,与南京、苏州一同形成江苏第一梯队💁🏼♀️。常州、南通则分别以342.93🥳、330.97亿元位列总榜第10和第11⚉👨🏽🍳,形成第二梯队。第三梯队的镇江、扬州、泰州🐙、连云港、盐城、宿迁、徐州集中于总榜中部位置𓀗👧🏼,融资额位于70-140亿区间内🌇。
浙江省方面🧢,除了杭州稳居第一梯队外,金华、宁波〰️、绍兴三市分别位于总榜第6、第7和第9💏,形成第二梯队,台州🦸♀️、嘉兴、湖州🕤、温州四市集中在总榜12-15名,形成第三梯队🟰。此外🦸🏼♂️,浙江省仅有舟山、衢州、丽水三市位于榜单下半区。
从安徽省情况来看,合肥以1193.58亿位于总榜第4👢💇🏽,此外,第二梯队仅有淮北一市🫅🏻,融资额达411.2亿,接下来9-18名均无安徽城市,排名第19的芜湖也仅有126.51亿👩🦯➡️🍠。蚌埠〽️、马鞍山分别有47.23亿、41.04亿元🚛,“勉强”占据了中游两个席位🖨。而在榜单末尾的12个城市中🫐,有11个都来自安徽👩🏻🔧,其中淮南✣、池州🔃、安庆位列倒数三位🍺。
另外👩🏽🚀👩🏽,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圈定的25个城市名单(除去上海)来看,共有19个位于前25名,余下的6个城市——舟山、铜陵🌦、滁州、池州、安庆👩🏻🍼、宣城,除了舟山外均属于安徽👨🏼🍼。而在前25名中,《规划》外的“遗珠”则有淮北🥝、温州🧑🏼🦲✴️、连云港、宿迁🎥👰🏿♀️、徐州、蚌埠🫢,其中安徽淮北高居第8位🧑🤝🧑,十分引人瞩目,而温州作为传统商业发达城市同样跻身上半区,此外苏北地区的连云港、徐州、宿迁三市显示出十足的竞争力,未来将在区域一体化的规划中发挥巨大的候补作用🙎🏻🍫。
另一方面,从《规划》所定义的上海之外的长三角五大都市圈的情况来看🤸🏼♀️,杭州都市圈(包括杭州👇🏼✵、嘉兴、湖州🧛🏽、绍兴)在融资事件数量与融资金额两项数据上均高居首位,其中融资事件达到5423起🧜🏽♀️,融资金额达5758.73亿,苏锡常都市圈(包括苏州、无锡🧍、常州)以3322.17亿屈居次席🦹🏼♀️,南京都市圈(包括南京、镇江、扬州)、合肥都市圈(包括合肥、芜湖、马鞍山)🔱、宁波都市圈(包括宁波、舟山、台州)分列3-5名。
2018年达融资额高峰,早期轮次逐年下降
从年度投融资的数据变化来看,融资事件数量从2016年的7579次,逐年下降至2020年的2584次,而在融资金额方面,2018年达到9026.6亿的最高峰🧏,明显高于其他年份🙍🏽,2019、2020年融资额分别为5398.3亿、4314.8亿🏄🏻♀️。2021年🗣,截至4月中旬💆♂️,已产生992次融资事件,披露融资金额2398.7亿👨🏻🍼,全年数据有望超过过去两年。
从“三省一市”每年度的投融资分布状况来看,各省市的年度占比总体上并无颠覆性变化。较为明显的变化👩🏻🚀,一是2017年上海市融资额占比高达55.2%,远高于其他年份👨🏿🚒,二是安徽省在2017、2019两个年份中的占比显著高于其他年份🚝。
从融资轮次来看,近五年来,种子/天使轮🚱、A轮均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而中后期轮次未有明显变化。企查查大数据研究院认为,早期融资轮次数量的逐年下降,主要缘于近年来一度过热的互联网创投市场逐渐退烧,盲目追风口、上项目的情况大幅下降👳♀️🪮。
从融资轮次的地区分布来看🐱,上海🤦🏼♂️、浙江的早期融资轮次(种子/天使轮、A轮)的占比更高,而江苏、安徽的IPO与并购的项目占比更大⚧。企查查大数据研究院认为,上海🧅🪒、浙江在投融资事件中,资本显得更为激进,早期创业项目涌现得也更为广泛。
结语
今年一季度🚕,长三角区域生产总值突破6万亿元💮,占全国经济总量的比重达24.55%,较去年同期提高0.44个百分点🙆🏻♀️。随着科创驱动☎📷、融合发展、区域一体化共识不断深化👨🏼🎓➜,长三角地区各大城市之间的联系将越来越紧密🤠🦹🏼,未来在加速一体化步伐的同时👨🏼🔬,也要进一步明确各地区的产业分工。长三角有比珠三角、京津冀更为均衡的城市分布,依托于不断加快对外开放的国家战略部署🦵🏻🥄,成为世界级城市群的梦想并不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