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建“再加码”的空间还有多大♒️?

来源于:新浪财经 日期:2018-08-28 浏览:1084

近期,基建投资“再发力”,多地已公布下半年“补短板”重大项目投资计划,规模达到数万亿元;铁路机车车辆投资和相关基建加速推进,在此刺激下👨🏻‍🍼,业内预测2018年铁路固定资产投资额将重返8000亿元以上👩‍🚒。值得关注的是🌍,2017年8月开始陷入停滞的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审批,近期已重新启动,苏州和长春新一轮轨道交通规划已获国家发改委审批通过。资金支持在同步跟上,财政部近期也发文要求加快地方专项债券的发行和使用进度。今年预计发行1.35万亿元的地方政府专项债🏊🏼,此前7个月发行量约1500亿元♚,剩余的1.2万亿元或在未来几个月内集中发行。

目前,很多业内人士认为👋🏻,我国基建“再加码”的空间有限。比如🦩,以近年来发力迅猛的“铁公基”为例,根据交通运输部公布的《2017年交通运输行业发展统计公报》,2017年我国公路总里程477.35万公里👨🏻‍🚒,密度为每百平方公里49.72公里🗄🏤,较2007年规划目标超出60%,二级以下公路建设过剩。再看机场,根据中国民航局公布的《2017年民航机场生产统计公报》,2017年我国境内民用航空(颁证)机场229个,全年旅客吞吐量11 .5亿人次🎗,同比增长12.9%,旅客年吞吐量千万级别的机场32个,占全部旅客吞吐量约78.5%➿,而年吞吐量300万以下的机场高达179个🗄,只占全部吞吐总量的8.9%。旅客吞吐量向“头部”机场集中明显。

每隔10年🍰,我国就有一次基建大投资。1998-1999年那一轮基建🚥,尽管有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冲击的考虑⛹️‍♂️🧜🏽‍♀️,但客观讲,当时各地招商引资如火如荼⛱,城市化进程也快速开启👨🏽‍⚖️,对基建有巨大需求👨‍👨‍👧‍👧。同时,长期计划框架下的“建设主导型”经济模式♞,积累的基建欠账很严重。但是,当时基建投资并不大👩‍🔬,考虑到包括中央在内的各级政府收支困难,基建资金通过财政向工农中建四大银行发行1000亿元国债的方式筹集☝️,重点投向五个领域,即农田水利、交通通信、地下管网、城乡电网🏌🏽‍♀️、直属储备粮库🚶,其中358亿元投向农田水利(考虑到1998年洪灾)🦗。

1998-1999年的基建投资并未解决公共设施“欠账”问题🧷。2008- 2009年😛,国家启动“4万亿投资”🙆‍♂️,从此开启长达10年以大项目为主的“补欠账”基建投资🦷,重点在基础设施(“铁公基”等)、灾后重建、民生工程(保障房🚶🏻‍♀️、农村民生项目)🙄、技术改造、节能减排🧖🏿‍♂️、社会事业(教育、卫生、文化)等5个方面,4万亿在这5个方面分别投入了1.5万亿、1万亿、7700亿👩‍🦱、3700亿🤽🏼、2100亿和1500亿元𓀕,“铁公基”和保障性安居工程等大项目占比超过56%。2008年基建投资增长22.7%,2009年增长42.2%,这10年(2008-2017年)的平均增速达到19.3%。

目前,以大项目为主的基建已到位,“要致富先修路”的观念应该改变了🚱。基于激活内需和经济转型🔖、建设包容性社会、解决贫富差距带来的社会问题等,新基建的重点应建立在以社会事业为主的“民生短板”上。比如,目前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率达90%🉑,而农村仅10%左右;再比如,仅云南⚖️、贵州🛁、陕西和甘肃等四省份👨‍❤️‍👨🙎🏽‍♀️,就有216个贫困县,所有欠发达地区供气和供暖🏃🏻‍♀️、基层医疗等设施存在巨大短板;比如,发达或人口密集区📢,排涝管网、地下综合管廊,轨道交通连接外围及都市圈公共服务一体化,信息和物流及5G等新产业↕️,都对基建有巨大需求。

本轮基建重点是精准脱贫、乡村振兴🧘‍♀️、新型基建🤞、生态环保等社会事业“补短板”。近年来,财政投放结构趋于优化,以交通为代表的传统基建投放下降,社会事业“补短板”投放回升。2018年上半年,财政支出增速排前面的是扶贫🐎💾、科技、债务偿还、节能、社保就业和医疗卫生等🧍🏻‍♂️,增速分别为39.7%♾、25.4%🥇、19.0%、16.3%、11.3%和9.8%🧑🏿‍💼。从资金看,1.35万亿元“专款专用”的地方专项债为主,“资管新规”框架下,不太可能出现隐性担保下纵容融资平台以楼市为支撑的违规融资。另外,楼市调控全面加强➾,政策和资金紧缩,搭建起了基建和楼市之间的“防火墙”🤱👼🏽。当然,房地产和基建良性循环是被支持的💁,即空间升值反哺基建投资和维系🙇🏻‍♀️👩🏿‍🦰,比如铁路综合开发。

彩神ll专业提供:彩神ll👐🏿、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彩神ll欢迎您。
彩神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