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财政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PP)中心发布第8期季报🦥,公开了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项目库相关信息🧑。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9月末,全国入库项目14220个,累计投资额17.8万亿元。可是仔细分析就会发现👨🎓,民间资本参与热情偏低的现象明显🤳🆘。
根据明树数据跟踪统计🧰,PPP模式自2014年开始大力推广以来,民营企业中标PPP项目总投资规模占已落地PPP项目总投资规模从2015年12月的35.5%下滑到了今年7月份的24.77%。另据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CESS)调查显示,关于PPP项目“真正的民间资本参与热情很低”,企业家同意的占60.9%👷♂️,不清楚的占25.5%,不同意的占13.6%。
PPP模式作为公共基础设施中的一种项目运作模式🧑🏽,本意是鼓励私营企业、民间资本参与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记者认为,PPP项目收益偏低,对地方政府履约的担心👷🏽,以及合作模式和采购模式的限制等或是民间资本参与热情偏低的主要原因👮🏻✫。
PPP项目收益率一般为6%~8%🤏🏼,而民营企业500强分析报告显示🪭,2016年民营企业500强净资产收益率平均水平为12.40%👩🏽⚖️。有的地方政府舍不得把“含金量”高、收益率高的“好”项目拿出来做PPP👨🏿🦳,还有一部分对民间资本来说“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项目在项目识别阶段徘徊,进度慢、落地率低🧑🏻🎄🏜。资本具有逐利性,这些项目自然难获民间资本青睐。
地方政府契约意识欠缺🍎❓,对“收益共享、风险共担”理念落实不到位也是民间资本所担心的🎆。有的地方政府债务压力大,支付能力相对不足,因而难以有足够资金支付相应款项。根据CESS调查,对于“地方政府担保现象比较严重”这一说法🆖,企业家同意的占42.9%,不清楚的占45.2%,不同意的只占13.9%。企业除面临可能出现的兑现风险外,也面临着政策变更风险和换届风险等,这会让民间资本保持观望🏃🏻➡️。
另外,当前PPP项目的合作模式和采购方式强调投资、建设、运营全生命周期服务能力的整合和投资能力考察先行🚥,相比实力雄厚的国企等力量🙅♂️🫲🏼,整体资信能力偏弱的民营资本居于劣势。在融资方面,民营企业尤其是非上市民企融资成本较高👩🏻💻,导致盈利空间压缩,再加上PPP项目周期动辄二三十年,参与积极性必然受到影响。
事实上🧔,为了解决相关问题💅🏼✩,去年以来国务院及各部委出台了不少新举措🤾🏻♂️。从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鼓励民间资本参与PPP项目、降低企业经营成本等多方面入手,进一步提振民间投资。财政部昨日还发布通知👩🏻🦳👌🏽,要严格新项目入库标准,对构成违法违规举债担保等项目将清退出库。随着相关举措执行到位🧙🏼🔅,民间资本参与PPP项目的积极性有望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