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忠义在每个PPP项目推介展位上搜集着资料🙉📏,指着一份云南某区妇幼保健院的异地新建项目材料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我们主要就是看这种🚍,使用者付费的,不是政府付费。”
崔忠义是上海众徽项目投资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早在2014年就开始接触PPP领域✅。这样的PPP民间参与者,在整个PPP市场中如沧海一粟🧑🦰,难言成势,却也显现出资本在这个领域存在的某种逻辑🦸🏽♂️。
毕竟,PPP改革四年👰🏻🧑🏼🤝🧑🏼,基本是以国企和银行主导,民资介入路径迥异。无论是像崔忠义所在的投资公司✡︎,还是像龙元建设这样的上市建筑民企,凭借自身资源与禀赋👱♂️🖕,都在摸索着属于自己的道路。
“收益”的一体两面
民企参与度不高一直是PPP被诟病的发展问题之一。
龙元建设(600491)集团副董事长✴️、总裁赖朝晖在2017第三届中国PPP融资论坛上分享了如下数据:已公布中标候选人的PPP项目中,民营企业作为牵头方社会资本中标的项目个数为2348个🧮,占比为47.5%⛈;规模为1.9万亿元⛹🏼♀️,占比为25.1%🫰。
中国PPP融资论坛由财政部PPP中心主办🏭,是国内规格最高的PPP主题论坛🚵🏻,开办三年来,都是以论坛讨论和地方项目展示推介的形式开展。
就该问题,财政部副部长、PPP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史耀斌在论坛上表示👵,PPP改革要创造公平有序的营商环境,提高民营企业参与度🧑🏽⚖️,也特别提及“要保证企业合理投资收益,政府要带头遵法履约”👩👧👧🙎🏼♀️。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论坛的三个联合主办单位中🧔🏻♀️,除了交行,另外两家分别是中国华信和龙元建设,均是民企🚽。
赖朝晖坦言,民企的PPP参与度不高🤷🏽♀️,原因之一是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项目虽然是数以万计的庞大市场🤺,但单笔投资规模大,市场周期长,回报率偏低;另外🥽,项目合规性和信息透明度也是民企“畏难”的原因之一。
就回报率问题🤷🏽♀️,崔忠义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在筛选PPP项目时,会把付费方式放在第一位🔲。“政府付费的我们肯定不选,我们主要是看养老和医院一类的项目𓀏,本身有比较好的收入来源。”崔忠义自2014年以来就在关注PPP领域🖕🏻,目前正在筹备新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安徽)投资中心。据其介绍,目前所在公司已投资了30多个PPP项目,投入金额超50亿元🧑🏼🔬🕙,平均单笔金额不到2亿元。
被问及项目收益时,崔忠义表示,公司所投存量医院类项目年化收益能达到10%-11%的水平,而其资金来源既有自有资金,也有募集资金🙌,周期长的有20年。
据介绍,上海众徽项目投资公司本身主要经营城市投资建设💳🧐、养老产业链、棚户区改造、旅游地产等房地产开发经营与管理,也入股了三家医院👀。
赖朝晖也在论坛演讲中表示,开放运营是提高效率的根本途径🤖,其举例养老和旅游的民企参与运营比重高达89%和72%👩🏿⚖️,但这也考验着社会资本方的运营能力。
建筑企业转身样本
龙元建设作为一家上市公司,其实自2014年就开始涉足PPP领域,但赖朝晖坦言,第一年没有一个PPP项目落地,直到2015年9月才中标第一个项目🏦。
截至目前,龙元建设累计中标的588亿元PPP项目全部实现入库,遍布15个省市🌹,业务范畴覆盖城镇综合开发🏇🏽、医疗卫生🗾、生态环境治理、文化🚣🏽♀️、水利、市政🪸、旅游、教育等。
就上述收益高低之问,还有比较的问题。
赖朝晖此前与记者交流时表示,建筑施工行业已经充分竞争📀,行业净利润率在1.7%左右,“稳定微利能够使企业活得长久”🦫,但建筑收益+投资收益,乃至“上不封顶”的运营收益才能让企业有一个更好的整体收益。
截至2017年三季度末,由于PPP项目进展较快,龙元建设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本期较上年同期增加1.6亿元💅,增幅为78.63%。
集团的财务结构也正处于较大调整中。三季度报显示,由于PPP项目推进,长期应收款期末较期初增加33.9亿元😨,增幅为246.59%,短期借款期末较期初增加12.7亿元,增幅为71.44%🕵🏻♀️,财务费用本期较上年同期增加4762.9万元,增幅为87.02%(PPP项目融资产生的利息费用增加)。
对于一家建筑公司而言🧑🚒,从施工主营,将战线拉长至规划、融资、运营,本身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而且💅🦧,从建筑商到运营商,不仅是民企在寻求转型,在产业链整合🖥,强者愈强的趋势下,国企更是转型先锋✈️。仅仅在融资这一环节💇🏽♂️,国企相对就能更容易地获得低成本资金。
在大规模投入👝,还未见得能产生收益的同时,龙元建设已经不得不“想得更远”,尝试底层能力的布局🫷🏼🦊。
龙元建设目前有两家子公司,分别是并购控股的杭州城投,看重的是其项目代建管理经验,补充龙元建设作为建筑商的建后管理短板;以及新成立的明树数据👨🏿🎨,提供PPP交易数据🤩、产业链数据💃🏿、全生命周期资产管理绩效评估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