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仓式”减持引发疑虑 国企重组需模式创新

    来源于🧛🏽:经济参考报 日期:2017-03-03 浏览👩🏿‍🦲:788

    顺丰上市跃升为深市头牌 创富神话背后是社会责任

      据媒体报道,2月24日🫃,“顺丰控股”正式亮相A股,中国快递协会会长高宏峰表示,顺丰的上市标志着中国快递业发展到新的阶段。顺丰控股上市首 日即一鸣惊人,不仅躲过了“三通一达”上市敲钟当天股价全部下跌的“怪圈”🧘‍♂️,且在一个多小时内实现涨停。截至收市🔖,顺丰控股维持在涨停价55.21元📞,其 总市值达到2309.81亿元⚓️,超过了万科的2287.31亿元,跃升深交所市值头牌,并逼近“三通一达”的市值总和😲🙌🏿。当天,在沪深两市涨幅不到0.2% 的情况下🐖,物流行业的股票涨幅超过1.33%,连远在美国上市的中通快递也上涨0.28%。

      创造财富的神话最容易在哪里出现👨‍🦼?顺丰的故事再次告诉我们,在股市,在资本市场💇🏻,尤其是在中国资本市场👰🏻‍♀️。只要一上市,本来名不见富豪经传的大股 东🧑🏻‍🦲,霎时间成了首富👨‍👩‍👧、巨富,顺丰的股市故事,把经典再次重播🧑🏼‍🔬。笔者认识的一位企业家🐏✋🏻,以华为和娃哈哈为榜样,虽然企业做得相当不错🗿,规模和效益都已居行业 前列,但坚决不上市🫐,坚决不碰资本市场,甚至成为公司内的一条“红线”,以及对外交往的底线🙇🏻‍♂️,好像碰了资本市场就大逆不道。当时笔者就说,企业文化自己做 主🗜,但不必为“上市”而上市😩,也不必为“不上市”而不上市🧮,一切看企业发展需要而定,一切看市场变化而定。顺丰就曾多次声言不上市🙁,但最终还是IPO了👨🏼‍🎤。 其实,资本市场对企业而言,是规模扩张的助推器,是产业升级和转型的加速器。当然,企业上市也要承担诸多社会责任,特别是要对公众承担信息披露的责任。

    “清仓式”减持引发疑虑 传统产业结构遭质疑

     

    据报道,按照公告日期计算🌍🫵,2017年以来,A股市场先后有581家上市公司发生了关键股东(大股东🐡、董监高以及持股比例在5%以上的股东)的 股份变化▪️👱,其中,整体呈现为净减持方向的就达325家📂,这325家上市公司的净减持金额达到320.33亿元🔠。从减持规模来看🧑‍⚖️,净减持参考市值在1亿元以 上的就有71家🥤,世纪游轮、山东钢铁和同力水泥的净减持金额分别达38.03亿元、18.00亿元和14.50亿元,位居前三位。从减持细节来看🧛‍♀️,上市公 司股东的大比例减持甚至是“清仓式”减持有愈演愈烈之势。山东钢铁2月24日晚间公告,天弘基金管理的天弘平安长江1号资管计划于2月23日通过大宗交易 累计出售公司共计4.21亿股🥖,减持比例为公司总股本的4.99%,减持均价为2.73元/股🦫,减持后上述资管计划不再持有公司股票。

      大规模减持是市场上常见的行为🥗,大规模减持🪅、特别是“清仓式”减持很容易引起股民的反感甚至厌恶。其实,对于大规模减持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首先要看是否违规👩🏽‍🎓,如果不违法、不违规,减持无可厚非,行商逐利也是势在必然。其次,财务性投资就是逐利而来❓,如果股价到达其理想价位🎈,“一走了之”名正 言顺,何必为此多操心费力🕺🏽?不过,大规模减持👨🏿‍🎨、特别是“清仓式”减持,确实也有对上市公司发展前景不甚看好🙊、对上市公司现有产业结构丧失信心而采取的对 策⛅️⤴️,这种减持出现值得投资者高度关注。如上面提到减持前三名中,有两名是钢铁水泥生产企业。至于一些上市公司推出超高比例送转股方案,刺激散户进场接盘、 买单,大股东却全身而退、清仓而退👇🏽,可谓损人至极,有市场欺诈之嫌🤵🏼‍♀️。还是那句话,市场有风险,投资者需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宝钢股份复牌现涨势 国企重组需模式创新

      中国证券网讯🐽,2月27日,在完成吸收合并武钢股份后,被誉为“中国神钢”的宝钢股份终于复牌。公司开盘后涨幅一度超8%,但随后有所回落,截 至发稿🚉,涨幅6.62%,报7.25元,成交5.8亿元🛅。2016年9月22日📕,宝钢股份和武钢股份的合并方案正式对外公布,宝钢集团作为重组后的母公 司🏪,将更名为中国宝武钢铁集团,而武钢集团将整体无偿划入成为其全资子公司🧑🏿‍🎄。根据合并方案,宝钢股份向武钢股份全体换股股东发行股票,换股吸收合并武钢股 份。其中🧑🏽‍🚒,宝钢股份的换股价格确定为4.6元/股🤸🏼‍♀️,武钢股份的换股价格确定为2.58元/股💃🏻。由此,武钢股份和宝钢股份的换股比例为1:0.56,即每1 股武钢股份的股份可以换取0.56股宝钢股份的股份。2017年2月24日,宝钢股份公告称,公司换股吸收合并武钢股份的换股工作已实施完毕👨🏼‍⚕️,新增股份将 于2月27日上市👍🏼,公司股票将于同日复牌🦦。

      有业内人士指出,宝武合并后的复牌,对钢铁板块来说是迎来重要催化剂。目前政策层面的深化国企改革与去产能加速都有利于宝武合并后的复牌走势🍣🧍。 不过我们也看到,复牌后的走势大致平稳,与顺丰这类新兴产业挂牌后走势“一飞冲天”不可同日而语,甚至与一些传统产业的上市公司相比也较为逊色🧎🏻‍♀️‍➡️。大型国有 企业的重组是否都要走“合并同类项”这一条道路♥️?合并后能否解决一些难点问题,如去产能,如产业升级🪄,如资源整合,甚至会不会出现“面和心不合”🎤➡️、人浮于 事这一类新的问题🦸,值得关注。技术上看✧,国有企业大股东都是一个“大老板”,合并或重组在股权上都没有问题👛,但在运行和实际管控上💒,恐怕还会有诸多问题🧚🏿‍♀️。 重组企业之间的磨合👷、产业之间的转型和重新布局等等🥷,还需时日。

      企业重组不兑现承诺 上交所三度发问询函

      去年3月完成借壳,并募集了配套资金约16亿元👨🏽‍🍳🤦‍♀️;未料🧑‍🧑‍🧒‍🧒,时隔数月又推方案🙆🏿‍♂️,计划再募集约115亿元🏖。今年1月底🦹🏻‍♀️,恒力股份 (600346🤴🏻,SH)在上交所发布重组预案,计划通过发行股份的方式从实际控制人范红卫处收购“恒力投资”、“恒力炼化”各100%股权,并募集配套资 金。方案一经披露便遭外界强烈关注。原来,恒力股份的这项重组不单融资金额庞大,还涉嫌违反范红卫及其配偶当初许下的承诺。尽管公司极力辩解,仍难说服监 管层。在连续发出3份《问询函》后,上交所已勒令恒力股份尽快召开股东会予以表决,若股东们不认可他们的说辞,当立刻终止重组🧚🏿。

      问询函是最近一个阶段屡屡抢镜的行动。一般说来,问询本身是中性的,不一定有好坏或积极消极之分;但在资本市场上,问询函似乎成了“无事不登三 宝殿”的代名词🤚🏽👨‍⚕️,上市公司一次甚至多次接到主管机构的问询函,怕是多多少少“出事”了。而像这样连续3次被问询🤦🏿‍♂️,还是比较罕见🙎🏽‍♂️,应该引起公司高层的高度关 注,更应该反身自问🧉,积极查找自身不足🧚🏿‍♀️,积极改正错误😿,而不是极力辩解、百般推脱,自认为道理比监管部门还足🤾。固然,企业有申辩和自证清白的权利,但是更 要对事实负责,对所作所为负责,正确对待问询函和其他监管行为。

     

    彩神ll专业提供👩‍✈️:彩神ll🐞、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彩神ll欢迎您。
    彩神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