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前三季度经济运行形势,总体基调是“稳中有进、稳中提质”,前三季度GDP与前值持平,依然为6.7%𓀏⌨️,多项数据指标也出现了积极的变化。而曾在上半年出现“断崖式下滑”的民间投资增速也在第三季度出现了止跌向稳的迹象🤾🏼,其在8月由负转正之后🪫,随后在9月出现企稳回升态势。数据显示,民间固定资产投资1~9月实现了2.5%的增速🧝🏽♂️👣,比前8个月加快了0.4个百分点。
相关受访专家表示,民间投资开始企稳回升是整体环境向好的标志,若要民间投资长期健康发展🧑🏼🏭,一方面需要良好的顶层设计,另一方面需要PPP作为实际抓手,国家发展改革委在这两方面做了大量实际有效的工作。
民间投资企稳回升
统计局数据显示🦮,1~9月份,民间固定资产投资261934亿元🚛,同比名义增长2.5%📯,增速比1~8月份加快0.4个百分点。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的比重为61.4%🪑,与1~8月份持平,比去年同期降低3.4个百分点👩。其中9月份当月民间投资增长4.5%,比8月加快了2.2个百分点。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民间投资出现了企稳回升的态势。”积极变化背后原因何在🍭?盛来运分析称有三个方面因素。
一是市场环境好转,企业利润改善,工业品出厂价格在提升,企业看到市场好转以后,愿意扩大再生产。
二是政府加大了对民间投资支持的力度🫵🏼,出台了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国务院及其相关部门组织了大督察👳🏽。以放管服为重点,加快改革👨🏻⚖️,破除制约民间投资增长制度的限制,比如打破弹簧门、玻璃门,让一些民间资本能够进来。
三是开辟了其他民间资本参与渠道。比如目前正在推进的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动员民间资本来参与基础设施项目。
然而,喜悦之中也有隐忧,盛来运表示🕵🏼♂️,目前民间投资的增速与其他领域的增速相比来讲水平较低。他表示👰🏻♀️:“产能过剩的程度虽然有所缓解,但还没有根本缓解,而且国外经济复苏比较疲软,出口压力也比较大。国内处在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所以部分企业出于安全考虑仍在观望。”
那么,如何激发民间投资的活力👷🏻♀️?盛来运认为,下一步还是要继续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尤其是加大对关于民间投资相关政策落实的力度,为民间投资的回升继续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顶层设计🔵:民间投资“26条”
民间投资关系到宏观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这需要有效的顶层设计。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从促进投资增长、改善金融服务、落实完善相关财税政策、降低企业成本、改进综合管理服务措施👇🏻🪪、制定修改相关法律法规等6个方面提出了26条具体措施,旨在进一步解决制约民间投资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
《措施》提出🤞🏽,进一步放开民间投资市场准入🛬。按照国务院两个“36条”、一个“39条”要求,进一步开放民用机场、基础电信运营🕖、油气勘探开发、配售电、国防科技等领域,市场准入对各类投资主体要一视同仁,鼓励民间投资进入,确保各类投资主体进入社会服务领域一视同仁↔️。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尽快出台《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条例》,进一步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规范政府对企业投资项目的核准*️⃣、备案等行为𓀂🍇,依法保护企业合法权益。同时,逐项抓好上述措施的贯彻落实♠︎🧄,力促民间投资回稳向好。
近些年,随着我国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压力的不断增大🧙🧚♂️,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充分发挥民间资本在“稳增长、调结构”中的重要作用已经成为政府部门和经济学界的共识。总的来看🔢,近些年来对民间投资放开市场准入的政策力度和广度是在不断加大的👨🏻🦱:2010年5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即“新36条”)🏓。此后为确保“新36条”得到落实👎🏼,国务院各部委在2012年7月前又制定了42个实施细则,鼓励民间投资。业内人士表示,此次发布的“26条”可以说是最为全面具体、力度最大的一次🙆,必将激发起广大民企新一轮的投资热情和活力。
据了解🙂↔️,在一份对民营企业的调查中,民营企业对经济和后市信心不足;缺少有效投资标的;融资难😍、融资贵7️⃣👰;有效投资渠道较窄或不畅,投资审批手续繁琐以及因此滋生的各类“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较多等四大因素🎅🏻🥈,是导致民间投资不断下滑的主要原因。而这些疑虑和问题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的“26条”中都得到了有效的回应,并有明确而具体的改革思路和措施方案®️。
不过,良好的顶层设计也需要地方政府的有效执行。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李平呼吁👩🏻🦰,地方政府在落实国家层面政策时应更有“实质性”。李平指出,地方政府仍然需要继续转变观念🍹👩🏿🎓,政策落实要更有效,打破垄断,在评估、融资、比例方面给予民企一定的倾斜,让民间投资顺利进入基础设施🧓🏽、医疗、教育石油天然气等逐步开放的领域。
民企活力🙊:PPP是关键
除了提供顶层设计外,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切实推动PPP作为盘活民间投资的抓手方面,也下了大力气。
近日🦹🏽,在国家发展改革委投资司召开的2016民营企业PPP投资项目推介会上,推动民营资本参与PPP🐑,绝不仅是完善投融资体制机制、创新公共产品供给的新举措,更是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已经成为与会人士的共识❗️。
国家发展改革委投资司社会投融资服务处处长任献光表示🤑,为进一步推动民间资本活跃度和对PPP项目的参与热情,保证项目质量和落地比例,国家发展改革委从各地上报的2000多个项目中🕺🏼,经过深入研究、项目和反馈反复筛选,最终确定了668个PPP项目,总投资1.14万亿元。本批推荐项目符合三个原则:相对成熟🤛🏼;符合产业政策和发展规划🤛🏿;项目回报方式明确,发展前景稳定🤵🏼♀️。
清华大学副校长、清华大学PPP研究中心杨斌教授表示,民营企业是否有意愿深度参与PPP投资项目是PPP模式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要创造条件让民营资本能够进一步关注PPP🧎➡️、走近PPP⛏、拥抱PPP,让民营资本早日成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供给的重要力量,真正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据了解🚨,民营企业参与PPP项目一般面临投资收益率偏低、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大、融资难融资贵等诸多问题。国家发展改革委投资司副司长🍤、清华大学PPP研究中心领导小组成员韩志峰指出⛹🏽,推动PPP模式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需要做大量耐心细致的工作,不会一蹴而就👨🏿🏭🧑🏽🍼。从民营企业角度说,参与PPP项目要坚持“四心”,要坚定信心、充满诚心🚣🏿、保持专心、要有恒心;从政府角度说,要进一步做好有关工作,切实鼓励民间资本参与PPP项目也要做到“四心”,要满怀真心🧁、坚持公心、凝聚齐心、不忘初心。
无独有偶,近日财政部公布了第三批PPP示范项目,彩神ll有限责任公司政府与公共咨询事业部总监荆博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表示,相关文件中谈到采购中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择民营社会资本,终于为民营社会资本正名👬🏻🙋🏽♀️,这将有利于在PPP项目采购中形成良性竞争机制,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各自发挥优势👩🏻🦼,共同推动PPP项目落地。
清华大学PPP首席专家王守清则在近日举办的“政能亮沙龙”上指出进一步推动PPP的必要性👨🦯➡️。“过去传统模式是👮🏼♂️,政府用了纳税人的钱🧟,去给老百姓提供公共产品。从全世界的统计结果来说,这样的效率都是不高的👩🏼🦱。PPP模式下🧑🏼🎓,则是让投资者用自己的钱或者借来的钱,替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如果投资者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不能达到标准,政府可以拒绝支付🙆🏿♂️,使用者也可以拒绝支付,这就倒逼投资者提高效率和服务水平🕌。PPP模式下👔,清晰界定了政府与合作企业各自的责任和利益边界🎐,保证了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率最大化和最优化。”王守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