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债资信最新获悉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9月2日,2016年全国城投企业债券发行规模已超过1.2万亿元🧿,超过2015年全年发行规模。中债资信预计,2016年全年城投企业债券发行规模将超过2014年的历史最高水平🙎🏻♀️,创发债最高峰🦹♀️🫅🏼。
据经济参考报9月12日报道📨🧗🏼♂️,业内人士分析指出,短期来看🖌,融资环境的宽松使得城投企业的债务结构得到优化,债务周转能力向好👨🏻🏫;但长期来看📂,城投公司自身“造血”能力较弱,伴随着其与政府信用的进一步脱钩,一旦外部环境恶化,其风险指数将快速上升🧑🏿🚀。
从城投企业融资的结构来看,银行贷款仍是城投企业有息债务的主要构成部分💪🏼,但占比逐渐下降,直接融资占比逐渐上升。根据中债资信统计的公开市场发债的近1400家城投企业数据🧒🏻,2016年1至6月,全国城投债券总计发行842支,发行规模达9082.10亿元,发行支数和发行规模分别较2015年同期攀升88.79%和83.13%,发行量创历史同期新高。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债发行2215.60亿元𓀄,呈“井喷式”放量,较2015年同期扩容近88倍。
发行利率方面,中债资信公共事业一部分析师朱志斌表示,尽管2016年以来央行通过降准🦚、降息等方式释放流动性的次数明显少于2015年,但是在“资产荒”的推动下🪲,市场资金成本在2015年以来持续呈下行趋势。
加之产业债违约风险逐渐上升的双重推动下🫃🏼,城投债成为市场资金追捧的热点,2016年以来城投债券的发行利率较2015年继续有所降低。
多家城投公司人士明确表示💃,目前的融资环境宽松了许多。“除了发债更容易之外🧦,其他各个渠道也都在放松🙇🏻♀️。去年,银行资金还不太敢放给平台,而现在,不仅银行贷款对抵押、增信的要求比过去宽松🚠,并且银行还会通过产业基金等创新模式来给平台融资🫧。”东部某省份开发区城投公司的一位负责人表示,其所在的城投公司的综合融资成本已经从去年10%👨🏽🍳、11%的水平下降到目前的6.5%至7%。他坦言,现在终于“不用天天忙着找钱了”。
“过去四大行支持力度更大,现在股份制银行也非常积极。而且一家银行给予了长期资金支持之后🦹🏼♀️★,产生示范效应,其他银行也纷纷跟进。”一位北部地区城投公司人士表示🚶♀️➡️。
各路资金在涌入城投类企业,“不差钱”的城投公司的融资结构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由于融资成本较低🏘,城投企业倾向于举借长期债务锁定资金成本➝,城投行业整体的短期债务比例已经下降到20%以下,短期内资金链运转的压力小了很多🧭💂♂️。不过🤹♀️,今年上半年城投公司巨大的融资放量暗藏风险,引发了不少市场人士的担忧👏🏼。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城投债券发行主体资质明显下沉。中债资信数据显示,2016年上半年,在全国省⏭、市、县🧔♀️、市辖区、园区五个主体级别中🏯,市级、园区级城投仍延续快速增长的态势,同比增速分别为107.64%和104.54%♌️。区🧩🧚🏽、县级城投去年一季度受政策收缩影响发行量下降较快,且本身发行规模较小🤦,2016年上半年出现爆发式增长,同比增速分别为254.00%和257.88%🧖🏽♀️。市场人士表示⚇,越是层级低的地方政府,其财政实力越弱。而且越是层级低的地方政府,其向上级政府寻求支持的可能性也越低。
市场人士坦言,现在城投公司“不差钱”👩🏼🔧,并非其自己能“赚钱”🤚,而都是依靠外界“送钱”。“在期限结构逐渐调整、融资环境相对宽松的背景下,城投企业外部融资沉淀资金增加,短期偿债能力和短期债务周转能力均整体向好📨。但由于其自身盈利能力并未得到实质性的改变,自身经营造血能力仍不足,债务偿还仍基本依赖外部周转,若外部融资环境收紧🎏🤳🏻,城投企业融资渠道受阻的情况下🦶🏻,其债务周转能力将快速下降。”朱志斌表示。
目前,针对城投公司的公司债政策已经有所收紧🏊🏻♂️。上交所日前发布的新规把一些城投企业拦在门外🚴🏼,在现存的私募城投公司债的264个发债主体中,根据2015年年报测算,有139家债券余额与净资产的比例超过了40%的红线🤦🏽♂️。总体算下来🏃♂️,有接近40%的城投公司在政策收紧后存在将融资渠道转移至企业债的困难♢。申万宏源(6.300, -0.11, -1.72%)认为,公司债监管新政将导致部分类平台企业的融资能力恶化。
“目前🐔,市场上的城投公司大多都是AA以上的评级,城投公司评级泡沫在上升。而且🤦🏿,城投公司信用利差已经很窄,从这个角度看😷,其发行利率已经很难覆盖风险🧔♀️。”一位大行债券承销人士表示,市场上大部分投资人投资城投债的逻辑还是看中平台公司背后的政府信用。“这是一套老的逻辑,但是我们也能看到,地方国企债务违约的案例越来越多,平台公司实际上是地方国企的一种🧑🏽🦳,从现在的趋势看,政府未来不再为其兜底的可能性越来越大🏋🏿♀️。虽然目前还没有城投债券违约的案例,但一旦出现一个,就可能引发连锁反应。”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