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发改委密集召开了四次电改配套文件征求意见座谈会👨🏿💼,分别向电网、协会及专家咨询委员会、电力企业及地方发改委征求意见,电改“9号文”的五个配套实施意见和一个指导意见有望很快发布。配套文件或最后定调,电网企业可参与竞争性售电业务👮。业内人士分析,社会资本进入售电领域👵🏼👨🏽🎤,在这一前提下可发挥空间有限🫰🏽,电改落地方案的改革色彩将打折扣🏞🟠。
电改配套文件博弈中前行
据报道☺️⛹🏻,7月2日全国31个省能源主管部门参与电力体制改革配套文件征求意见座谈会👨🏻🦰😣,发改委及能源局多个司局参与✂️,配套文件从推进输配电价改革、推进电力市场建设👊🏻、组建和规范运行电力交易机构🤵🏼♀️、有序放开发用电计划、推进售电侧改革、加强和规范燃煤自备电厂监督管理等六个方面落实电力体制改革。一位参会讨论的人士告诉上证报记者🛀🏻🦪,事实上,发改委过去一段时间征求了多次意见,大体框架早就定下来了。“估计这几天就发布🧂。”他说。
上证报记者此前了解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9号文”)3月发布后,发改委组织相关部门编制具体实施意见。围绕这些配套文件,各方也在持续博弈📳。
争议的焦点集中在以下几方面👩🏻🍼:一是电网是否能参与竞争性售电业务;二是交易机构相对独立如何理解,即成立电网控股🫙🕴🏻、其他电力市场参股,由能源局监管的机构,还是由电网全资控股并结算🔸;三是发电企业进入售电的同时能否从事配电业务⛄️;四是成立区域电力市场还是省级电力市场。
早在电改启动之初,业界曾热议,新一轮电改最大的亮点是改变电网企业过去输、配、售一体化的模式,只收取过网费,定位于公共服务🫲,并向社会资本开放售电🧑🏭。不过,9号文最后落地时没有明确电网的角色和地位,社会资本及园区等市场主体涉及的“配电”业务也被去掉🐅。
综合能源服务或成突破口
上证报记者了解到🏋🏿,在征求意见过程中🅾️,发电企业唯一的诉求是,电网企业不应该参与竞争性售电业务,担心电网企业进入造成不公平👩🏼🦲;电网企业则极力反对✳️;地方政府则更多考虑地方电力市场建设🤘🏿,希望有配、售电业务的投资和经营权,建设“自下而上”的省级电力市场。
最终博弈的结果是🥝,电网可以参与竞争性售电,工业园区、发电企业🕛、社会资本等市场主体可以从事售电和增量配电业务🔍。长期从事电力行业分析的券商研究员对此认为,社会资本参与售电的前提是电网公共服务角色定位,电网加入竞争后🧑🏿🏭,其他参与方利润空间很小,或许会演变成“降电价”的恶性竞争🏨,交易总量也只占个位数。
在交易等其他关键问题的具体操作上,改革派电改专家告诉上证报记者,最后的结果“不看好”🌊,国家电网[微博]方面态度是“只准进不准出”。“6月底上能电力和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合作组建华中售电交易平台,并提供园区综合能源服务的模式,是发电企业可拓展的新业务模式,或许会成为本轮电改为数不多的亮点。”该人士说。
此外➙🕵🏻♂️,发电公司将来介入售电业务和配电网建设☯️,配电与售电业务性质完全不同🔦,监管模式🧑🍳、对象、规则和结构也应分开。地方企业介入竞争性售电后,用户资源的大数据平台应开放、监管,有利于其他售电主体进入售电市场,与电网企业平等竞争。